5月7日晚,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研讨暨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公司第三综合楼A705会议室召开。公司副董事长青平教授,本科生院副经理、教务处处长李大鹏教授,永利yl23411经理朱龙付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学分社社长孟丽,全国涉智慧农业专业建设高校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等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永利yl23411副经理罗朝喜教授主持了会议。
![](/__local/A/D2/BA/41366FA8F1A0F0CAD917A66936C_71B5C205_13FA1.jpg)
为促进智慧农业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会议围绕“产学研用汇生态,智慧农业聚贤才”进行了研讨。会议成立了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创新联盟,并拟出了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创新联盟的组织结构、联盟会员单位、联盟管理和运行模式。
![](/__local/8/6A/38/ABDFD961CCAEA9728B54A776F1E_C6A06CC6_185C5.jpg)
会上,李大鹏在致辞中对参加研讨会的领导们和专家们表示欢迎,并对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
![](/__local/0/50/A5/BD0DA0AB03D2AE763259980796B_F0E3DA86_11CEE.jpg)
朱龙付以“智慧农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为题作了报告。他指出,培养智慧农业人才是农林高校的责任担当。他以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态势为切入点,解读了农业创新所面临的技术革命契机,并对智慧农业专业建设总体规划、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产学研合作推进智慧农业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等探索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多种途径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希望,智慧农业专业能以农业科学为基,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培养学科交叉型人才。
![](/__local/4/ED/B2/92F2084457F51C0F99E64041692_78F49D27_DFE6.jpg)
在自由交流研讨环节,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等涉农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就智慧农业专业的选才、育才、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孟丽谈到,依托智慧农业产学研联盟,出版新农科智慧农业专业系列教材正当其时。她指出,“十四五”教材规划中提出了要重点开展“四新”教材、新兴学科教材和紧缺专业教材的建设,要从教材中反观人才培养、反观课程设置,以促进智慧农业专业发展。
![](/__local/8/FC/A8/20F4E4DCB34EB91ABB946A85CFD_AB98D6A2_14FBA.jpg)
![](/__local/3/51/82/1423AA30465BA8A6CAC19B4D90F_7DA47FCB_13FD8.jpg)
![](/__local/4/76/9C/C75EC10617CE8B1A03707A2DE7E_F964D3F6_E62B.jpg)
![](/__local/4/85/21/308AA442A14F67008F1B652F348_C239FD7B_F1B7.jpg)
![](/__local/2/8C/4F/523D0A8301F39815076AF93A183_F4FF15B2_14822.jpg)
![](/__local/F/45/6B/EE61C05B6A75EC58A7F1D777B6E_62B5FC43_F4B8.jpg)
青平作了总结发言。他从专业建设、高等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农科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现阶段的传统农业教育无法满足新农科的发展需求,新农科教育模式需要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团队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五个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他强调,高校要加强国内外教学资源交流,大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程质量,营造以文育人、师生融乐的校园氛围来促进高等教育建设。
![](/__local/8/AF/C8/CD3F41EB8A9A93274A8C656EF85_C53FD4D5_C9CD.jpg)
据悉,5月7日下午,智慧农业专业系列教材出版推进研讨会先于此次会议召开。会上,各教材主编综合考虑了通用性、多样性、概括性等特点,就教材受众、教材内容、教材命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为研讨会的相关工作做了铺垫。
文字:牛梓萌 何庚达
摄影:蔡露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