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主题为“何为棉花”的农业文明讲坛交流活动在图书馆五楼举行。本次活动由永利yl23411三田创新工作室承办,特邀教授杨国正作为主讲嘉宾,永利yl2341160余名学生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黄甜甜主持。
会议伊始,杨国正对棉花产业进行简要介绍。他提到,棉花产业和棉花生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棉花生产业是一条产业链,负责加工生产棉花。而棉花产业是包含产业链在内的一个巨大的体系,全国有一亿多人依靠这个体系就业。
通过简单的介绍,同学们对棉花产业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进入师生互动环节,杨国正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发问。20农洞的吴雨阳提出:“如果衣物的原材料是彩色棉花,清洗之后是否会褪色?”杨国正表示彩色棉花呈现彩色依靠的是色素,太阳光长时间照射、洗衣液中的化学物质都有可能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色素的存在状态,从而使衣物褪色。随后一名同学提出是否可以划定区域,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大量种植棉花,其余地区种植其它作物。杨国正表示:“我们不能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地域生产有利也有弊,以新疆为例,我国大部分陆地棉产地都在新疆,但是新疆同样面临缺水问题,这就是它的弊端。”
植物生产专业的苏凤翔提出问题:“一株棉花可以收获多个棉絮团,但每一团棉絮成熟的时间都不一样,如果等全部成熟之后再收割,成熟较早的棉絮团就可能已经腐烂,那么在大型收割上,这种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杨国正通过举例作比较解答了这个问题。他表示在之前中性笔笔尖处的转珠容易脱落,通过研究人们发现,转珠的磨损又是不可避免的,最后通过减少每支笔芯中墨水的量解决了这个问题。棉花的收割也是如此,既然不能改变棉花花絮成熟有早有晚的事实,那就可以缩短棉花不同花絮成熟的时间差,这样便可以实现大型的机械化收割。
交流活动结束后,吴雨阳表示通过本次交流活动,他对棉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此类交流座谈活动能够经常开展。
本次活动的开展,解答了同学们心中的困惑,让每一位参与者对棉花产业、农业文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永利yl23411新闻中心 周毅 王琪摄 李洪宇 冯杨杨 吴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