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全育人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刘永岳:渔绳千千结,用双手传播文化
作者:审核:编辑:张涛发布时间:2020-09-09

刘永岳:渔绳千千结,用双手传播文化


  8月13日,永利集团官网入口赴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乡村文化产业调研与云端推广个人调研成员奚沛茹,拜访了嵊泗县渔绳结继承人刘永岳的蔡恒兴船模工作室,深入了解了嵊泗县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推广现状。


  刘永岳原本是嵊泗县黄龙乡的一位渔民,退休后,他重拾自己的爱好投身于手工艺品的制作。刘永岳凭借着大半生捕鱼的经验,循着记忆制造出了黄龙乡这座小岛几十年间使用过的各类船只。“我按照年代顺序,从六十年代的帆船到现在的远洋渔船,造出了这些船模。”老人一边介绍着渔船模型一边自豪地说。他的许多作品被展示在嵊泗县的各大景区,一些寺庙举行请龙王仪式的龙船也是出自刘永岳之手。舟山候船大厅里的宣传片展示了刘永岳制作船模过程,他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日复一日的坚持传承着船模文化。



蔡恒兴工作室里展出的船模


  之后,刘永岳开始自学编织渔绳结。渔绳结是舟山渔民在长期渔作生产过程中,运用不同编织技巧制成的实用、牢固的绳结,目前已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嵊泗文化旅游的一大招牌。刘永岳在基本绳结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编成了各类海洋生物和其他具有观赏价值的作品。奚沛茹到访时,刘永岳正在编织一条大白鲨。刘永岳向她介绍道:“这些编织品没有模板没有教程,全靠自己的脑子和手。”



刘永岳正在编织一条大白鲨


  刘永岳带着他的作品参加过南京、济南等多地的文化交流宣传会。“这是我们黄龙乡独有的文化,我带着这些作品走出去,希望有更多人了解,愿意来我们这里学习参观。”刘永岳心系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每次宣传时都会强调这些技艺是黄龙的特色文化。渔绳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少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其存续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虽然时常会有游客和各地美术老师来向刘永岳请教学习渔绳结,他也经常受邀去小学授课,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系统性学习并将其传承下去。


 

刘永岳向参观人员介绍渔村历史


  “我年纪大了,眼睛越来越吃力,编制的作品也很有限,只能尽力保护好我的作品,希望能将渔绳结文化传播得更久远。”刘永岳也遗憾地说“希望能有年轻人将它传承下去。”


  奚沛茹了解到,南港村正在建设渔绳结体验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将会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并带来经济效益。奚沛茹说。体验馆建成后会邀请刘永岳等继承人教授渔绳结编织技艺让游客亲身感受指尖的渔绳结文化。


文字摄影:浙江省嵊泗县乡村文化产业调研与云端推广个人调研队  奚沛茹

审核人 永利yl23411辅导员 张涛



永利yl23411

版权所有:Copyright © 永利yl23411(VIP认证)官网-欢迎莅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第三综合楼

邮箱:zkbg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