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晚,问学斋走进实验室系列活动在分子楼116会议室举行。本次“问学斋”带领同学们走进永利yl23411王小平教授领衔的蔬菜害虫灾变机制与绿色防控课题组探寻昆虫滞育的奥秘。
活动伊始,王小平教授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了昆虫滞育的概念、昆虫滞育的调控机制以及研究昆虫滞育的重要意义。“一年四季中,我们在春天能看到虫子到处飞,但是为什么它们在冬天基本都销声匿迹了?”同学们发动脑筋,接连回答道“冬眠,躲藏,产卵过冬……” 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滞育”,王小平教授结合同学们的回答类比动物的冬眠现象向大家讲述了这种昆虫躲避不利环境的重要生存策略。王小平教授解释道,昆虫通过滞育来积累能力、降低代谢,提高抗逆能力,借助一种发育停滞的状态来度过长时间的不利环境。通过相互探讨,同学们了解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昆虫的滞育特性实现对害虫的防控。除此之外,滞育昆虫还可以作为研究人类肥胖症、人类休眠星际远航等方面的重要模型。随后,王小平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课题组在大猿叶虫、点蜂缘蝽、异色瓢虫等多种昆虫滞育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他介绍道,通过十几年的研究,课题组揭示了多种昆虫的滞育特征,首次发现了滞育准备过程中昆虫对环境信号的持续监测,逐步阐明了昆虫响应环境信号做出滞育决定的机制。
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就昆虫滞育的具体特征、昆虫滞育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滞育的研究方法等多方面与王小平教授进行讨论。“所有的昆虫都能滞育吗?”、“既然滞育的昆虫会积累营养物质,那么可不可以通过调节滞育提高可以食用昆虫的营养价值呢?”、“研究昆虫滞育都是从基因水平入手吗?”同学们踊跃提问,王小平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
活动的最后,王小平教授带领同学们来到分子楼四楼实验室,参观了实验室饲养的多种昆虫,并现场演示了如何控制昆虫的滞育、如何判别昆虫的滞育、以及如何进行滞育研究。同学们还亲眼观察了昆虫内生殖系统的解剖过程。
文字:徐梦伊 刘长兴
摄影:齐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