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晚,一场以“气候变化下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的学习交流会在分子楼圆桌会议室如期举行,卢新民教授做客本次问学斋活动。
卢新民首先介绍了温室气体概况。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是日益增长的温室气体浓度,卢新民通过借鉴美国专家的实验结果让同学们更清晰明了地认识了当前世界四大主要温室气体的来源和未来发展趋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北极熊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难以控制,全球降雨格局的改变和极端事件也将相继发生。
“你知道吗?气候变化其实也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卢新民这样讲到,“生态系统有广泛的服务功能。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导致的粮食减产与全球人口的增长情况产生猛烈冲击,人们的生活压力因此增大,自杀率和人群心理疾病发生率提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那么为什么粮食会减产?研究昆虫出身的卢新民从昆虫角度这样解释:由于昆虫和植物对气候的敏感度不同,气候变化可能造成两者发生时间耦合性降低,再者,气候变化导致传粉昆虫与农作物气候适生区匹配程度降低,两者都会导致部分地区传粉效率降低,从而威胁农业生产。
“绿色环保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实际生活中多吃蔬菜少吃肉和低碳出行一样重要。”谈到面对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卢新民这样风趣幽默地说。而在农业管理方面,卢新民讲到首先要做到科学水肥管理,改善氮沉降和水污染严重问题,充分挖掘现有条件下农业产量潜力;要做到设计推广可持续节约化农业,解决粮食安全和环境退化间的矛盾。卢新民教授认为粮食安全保障策略的核心内涵是:通过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科学的水肥管理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同时降低农药和化学肥料使用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在技术研究方面,可以通过传统或转基因技术,选育优良品种,降低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改变农产品结构和人类饮食结构,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做到开发和推广生物能源,降低食物中肉类产品占比;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为保障气候变化下粮食安全提高理论和科学指导。
“当然,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也是同等重要,全球30-40%的粮食产量在生产、运输或使用过程中被浪费“,卢新民教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付出实际行动,”农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需以基础理论为科学指导,这方面农业大学应该大有作为,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机遇!“
文字:韩明瑞 徐梦伊 刘长兴
摄影:覃楚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