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静 林天晓)11月29日晚,第189期问学斋在荟七二楼活动室举行。刘智捷讲师分享了他在冷泉港科研学习的经历与现在的科研方向。
会前,刘智捷幽默地与大家探讨转基因食品中基因在人体内的转移问题以及杂交水稻和矮杆基因水稻对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作用,同学们争相提出自己对遗传学的看法。
会上刘智捷讲到他在本科进入实验室后,除了自己的实验,还会去了解其他同学的实验,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以及实验仪器的操作。这使得他以后接触新的实验时更加适应仪器操作。刘智捷在美国冷泉港学习时以"小RNA参与玉米渍害逆境胁迫调控”为课题,期间产生了对生物信息学的兴趣,因此除了完成自己的课题,他在冷泉港也完成了生物信息学相关课程的的学习,并在回校后,开设了有关课程。刘智捷鼓励同学们多接触其他方面的东西,不断发展自身,完善自身。
刘智捷还分享了在冷泉港学习期间的经历,实验室都会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参与交流的不仅有相关方面的专家,还有一些博士和博士后。团队对每一个人的研究进展给予重视,这样既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也可以推动整个课题的进展。有同学问到关于自学方面的问题,刘智捷表示,老师和合作的力量不可忽略,思维的碰撞也会使自己的研究更加清晰,两个人思想的交流优于一个人的苦想。刘智捷强调,同学们与导师的交流中,主动了解胜于被动接受,要事先了解导师以及导师研究的课题,而不是以上下级的关系被动了解。
在回答同学的提问时刘智捷说到,与其一直纠结在细枝末节的小事,不如利用这些时间来好好放空自己。有关考试的问题,刘智捷谈到,许多同学本末倒置,本来可以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去学习百分之八十的考试内容,自己却用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去学习百分之二十的边边角角,在学习研究中,找对主干很重要。刘智捷把图书馆比做我们“坐拥的宝库”,鼓励同学们通过图书来解决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链接:冷泉港实验室(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缩写CSHL),又译为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是一个非盈利的私人科学研究与教育中心,位于美国纽约州长岛上的冷泉港,此机构的研究对象包括癌症、神经生物学、植物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其主要成就为分子生物学领域,在该研究所一共诞生了8位诺贝尔奖得主。除科学研究外,冷泉港实验室还参与了一些教育计划。如今,约有300位研究人员在冷泉港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
冷泉港实验室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圣地、“分子生物学摇篮”,名列世界影响最大的十大研究学院榜首。
冷泉港实验室负责人詹姆斯·杜威·沃森先生是DNA双螺旋结构图的发现者之一,被称为DNA之父,诺贝尔奖得主,同时也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冷泉港DNA学习中心是全球最有影响的生命科学教育基地。
(供图:练人杰 刘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