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永利yl23411副教授、农学1602班班主任杨中华,种子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副研究员、种工1602班班主任何菡子与永利yl23411副教授、植保1603班班主任郑露做客“问学斋”,与同学们畅谈大学的青春美好时光及在学术成长道路上的经历。
分享会伊始,杨中华教授与在座学生谈及他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初入大学,褪去少年的青涩,他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怀揣着对专业满满的情怀与热爱,渴望着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汲取知识,改变命运。相比起高中时埋头苦读不闻窗外事,杨中华教授鼓励当下的年轻人要抓住人生中最美好,最巅峰的年华岁月,带着那份执着与狂热,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明确自己热爱的方向,建立目标并脚踏实地为之坚持奋斗。他表示:“年少轻狂,不是坏事,年少时都没有胆量轻狂,到了本该沉静稳健的时候,反倒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遗憾收尾,那才是令人婉叹而可悲的事。”于青春年华,每一个饱涨而赋有生命力的青春,都应绽放出激情与活力。
在轻狂的年少中,也留有遗憾。没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是杨教授大学时期的一大憾事,不过如今,这份遗憾已和自己的小班逐渐弥补。每日下班后与小班们一起约跑南湖是他一天中最为消遣和愉快的时光,“在跑南湖中,我可以与孩子们畅谈日常又可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呢?”
庄重大方,气质高雅是学生们初见何菡子老师的印象。她以曾留学荷兰与以色列的经历向在场的学生们明晰许多人对科研的看法。科研并非是离常人很远的一件事,它其实源于日常,日常生活中的好奇心能驱使你深入了解和探索某个东西,这便是投入科研的初心。做科研,也并非常人所想象的只身钻研于实验室,而是要“走出来”。在国外的四年读博经历中,前三年的大部分时间在田间劳作,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并加以分析,在此期间常常会着手一些看似枯燥而重复的事情,但这就是做科研所要接受的常态。当被问及不同国家的科研环境时,何菡子老师结合欧洲与美国的差别,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自己学习的知识能够快速的应以致用,美国是你不错的选择;希望研究纯粹的理论问题而远离世俗的喧嚣,欧洲是你不错的选择。”
作为土生土长的华农人,郑露教授与学生们忆起自己与华农的点滴故事,也表示华农的学习环境与条件过往虽与今时不同,但那个年代的学生都特别有目标,真真是将勤读力耕践行于学习与生活中。当被问及对年轻学子的建议时,他鼓励同学们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注重内在发展,关于未来,他希望同学们不管以后是否从事科研,都要脚踏实地,走一步再走一步,不要眼高手低。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中,来自植保1603班的吴雨桐询问各位老师在如今电子阅读盛行的现代社会,是否还坚持纸质阅读。对此,老师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杨中华教授认为:“看书本身是一种坚持,纸质书籍能让我在阅读中思考,积淀,于我而言是一种精神享受。”何菡子老师针对如今海量信息的网络社会,建议同学们要秉承着理性沉着的心态去看待社会中的万千现象,切勿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