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纪念刘后利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举行
作者:审核:编辑:发布时间:2017-02-18

                             

  1月7日,纪念刘后利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六楼会议室举行。公司党委书记李忠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副董事长张献龙、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经理王汉中、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廖伯寿、长江大学作物多基因种群育种技术中心主任李晓方、永利yl23411经理曹凑贵,刘后利先生家人、永利yl23411教师、学生代表等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植科公司党委书记朱正宁主持。

  座谈会开始前,周永明教授介绍了刘后利先生的生平事迹。

  傅廷栋在发言中讲到,刘后利先生当年毅然放弃国外的科研与生活,回归祖国,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高度负责。傅廷栋回忆,当年刘后利先生也和自己一样被下放天门进行劳动,条件艰辛,生活不易,但先生毫不在意,依旧劲头十足。在艰苦的岁月中,先生与学生一道在田间地头认真做调研,认真记笔记。刘后利先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对实验一丝不苟,很多实验材料均是亲自播种。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对于学生的教育引导,刘后利先生总能以身作则,遵规守矩。

  王汉中认为,刘后利先生敢于担当、开拓创新、严谨务实、以人为本的品行一直激励着后辈人奋力前行,为成为无愧于时代、有益于人民的科研工作者。廖伯寿讲到,刘后利先生学识渊博、思想深邃、人格高尚、文化深厚,是大家学习的楷模与靠拢的目标,要感谢先生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成立、后备人才的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及全国油料作物研究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刘后利先生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位农学博士孟金陵、第一位农学女博士李晓方,培养的最后一位硕士马朝芝分别作了发言。他们说,刘后利先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时,为人师表、待人宽厚、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刘后利先生用言行教会了他们要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开拓创新的人、做一个爱实践的人。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袁德军、谢从华教授、李合生教授也先后进行了发言。他们认为,刘后利先生为学生,为团队的发展劳心劳力,彰显了孺子牛的精神,同时,他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甘为人梯的崇高风范对个人、团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后利先生大女儿刘珞作为亲属代表进行了发言:“父亲从事农业科学研究50多年,从未放松,从未离开。在艰辛、漫长的科研道路和育人道路上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他就是一位离不开实验室、试验田,但知识渊博的‘老农’。”她说,父亲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让自己忠爱的科学研究事业后继有人。为实现刘先生遗愿,刘珞代表家属捐赠13万元给学院,作为遗传育种专业学生的奖学金。

  张献龙在发言时说,刘后利先生的品行令人敬仰,也给了我们诸多启发。他指出,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要向“严师”刘后利先生学习,视学生如己出,在学业要求上高标准,严要求。同时注重本科生教学,学习刘后利先生注重课堂的态度,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讲解基本脱稿,内容熟悉。在辛勤耕耘的耕耘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教学科研中不辞辛苦,勤勤恳恳,取得优秀成果。

  座谈会最后,李忠云作总结讲话。他指出,纪念刘后利先生,要学习他潜心育人、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将育人工作摆在首位,先后创建茶学专科、遗传育种专业及研究生班并亲任班主任,长年坚持为本科生授课;要学习他心系“三农”、勇于开拓的担当意识,始终怀揣着对中国农业的使命、对农村的牵挂、对农民的情感,干一行、爱一行,开拓了油菜研究领域;要学习他识才育才、甘当人梯的博大胸怀,怀有关心人、培养人的情怀,致力于团队培养,培养出院士弟子;要学习他注重学科布局、团队协作的大家风范,注重将科研优质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注重学科布局和团队协作;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尚品格,70岁高龄坚持下田,90岁作学术报告,退而不休,一直关注、思考着学校、学科发展。李忠云表示,刘后利先生的事迹及品格对于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具有深远意义,激励我们加倍努力,让学校教学科研更上一层楼,让学校人才队伍更加优秀。

  座谈会后,与会人员一起向刘后利先生雕像敬献了花篮。

 

永利yl23411

版权所有:Copyright © 永利yl23411(VIP认证)官网-欢迎莅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第三综合楼

邮箱:zkbg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