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由永利yl23411博士后联谊会和研究生会共同组织的“博士后创新论坛”系列报告第10期活动在第三综合楼C402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主要从事农业碳中和研究的刘天奇博士和主要从事棉花体细胞胚胎研究的许忠平博士,他们分别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工作进展和未来科研工作规划。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共计有80多位博士后和研究生参与。除了公司博士后和研究生,还吸引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产学院稻虾共作模式研究方向,以及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等其他院系研究生参与。
博士后刘天奇分享了他在稻虾和稻菇新型低碳稻作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团队在稻田智慧减排设施研发方面的工作。他谈到,“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导向关系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目标的达成。其中,稻虾共作模式特殊的外围沟田间结构类似厢沟结构,可以放大厢沟对稻田肥料的补给作用,因此稻虾共作模式具有减少稻田氮肥施用量,降低肥料投入间接碳排放的潜力。另外,稻菇模式以水稻秸秆栽培食用菌,在提高农户生产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土壤秸秆外源碳固定,减少秸秆碳转化为甲烷温室气体的比例。
刘博士还介绍了团队曹凑贵老师和李成芳老师在稻田智慧减排方向的创新,综合团队稻田碳排放二十余载的监测分析数据积累,总结研发新型稻田表层和剖面温室气体采集装置,基于土壤剖面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和5G网络数据传导技术,并结合团队稻田碳排放峰值预测模型,为长江中下游水稻低碳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助力。
博士后许忠平分享了从比较基因组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角度解析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研究思路,介绍了目前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最新进展和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讲解了植物单细胞再生的“转录组选择”模型,以及WUS与DRN是两个拟南芥叶肉细胞再生所必需的转录因子,并能促进再生。并结合自己在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研究进展给大家阐述了基因组学能够为揭示基因型对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机理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
报告会现场,参会者一边听一边认真记笔记,报告结束后,互动气氛活跃,两位博士后对参会者提出的问题都耐心进行了解答和分享。
据悉,“博士后创新论坛”作为永利yl23411博士后联谊会和研究生会联合举办的特色学术活动,每学期邀请8-10位获学院优秀博士后资助者与师生分享最新科研工作进展。本学期将安排4期活动,分别于5月的每周三下午邀请2位博士后进行学术分享。
文字:刘天奇 左霞辉 许忠平
摄影:张思裕
审核:王满囷